光伏電站的質量如何進行量化?在近期舉辦的“第三屆光伏電站質量高峰論壇”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以能效比(PR)、度電成本(LCOE)和內部收益率(IRR)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闡述。光伏電站的質量好壞是有評價指標的,而且可以量化光伏電站的質量和效益水平。當然評價指標不是一個單一的指標,是一個綜合的指標體系。
當前國內外光伏系統的評價指標
1、國際通用的PR(能量效率),實際的發電量PRD除以理論發電量PT,光伏電站的能量效率就代表了電站的質量,當然PR高不代表經濟性好!什么是光伏電站質量?質量是壽命期內的高可靠度、壽命期內的高效率,質量的好壞是PR(能量效率)來代表的。
2、年等效利用小時數,光伏電站在同一地區每千瓦發電量,是一個國際上通用非常重要的指標,代表光伏電站的資源利用率,同樣一個地區,同樣裝機量情況下資源利用率不同,代表方案設計的優劣(容配比,太陽跟蹤器等),但不能反映電站質量。
3、GCR(土地利用率):光伏組件總面積/電站占地總面積。國內常用每kW占地,是一個輔助性的指標。
4、Availability設備正常運行率:正常運行時間(發電量)/總運行時間 (總發電量),適用于逆變器和太陽跟蹤器,不適合于光伏陣列。逆變器和跟蹤系統正常運行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備指標。設備正常運行率源自于從風力發電,設備正常運行率能夠有效排查設備制造商的問題。
能量效率是跟資源條件差異沒有關系的,在西藏光照資源好,光伏電站發電量自然就多,而在北京的光伏電站發電量少,是北京的光照資源的原因。發電量的多少和能量效率沒有直接的關系,能量效率有效排除了資源的差異,在北京光伏電站的能量效率達到80%,雖然發電量少,照樣比西藏70%的能量效率的光伏電站質量好。
能量效率PR是難以計算精確的,因為PR值的獲取需要三個量,一是裝機功率;二是電網的發電量,而且精確度非常高;三是方陣面的輻射量,光伏電站一年的測試精度、維護程度等的影響,輻射量數據往往難以獲取準確,所以能量效率指標雖然是國際通用指標,也最能夠代表光伏電站的質量,實際效果并不理想,而且戶用系統、分布式光伏很多沒有氣象站,這種情況下很難量化光伏電站的質量。光伏電站質量的量化能到什么程度呢?量化到你的整個效率鏈,一共14個,總體PR值是用所有的效率相乘得到的,因此不但可以定性的整個系統的質量,而且可以分段來說明哪一個段的存在問題,都可以定量化出來。
tg: 光伏發電系統 太陽能發電系統 太陽能控制器 太陽能led路燈 太陽能路燈照明系統 太陽能野外監控系統 太陽能路燈 離網發電系統 太陽能監控系統 太陽能供電設備 光伏控制器 太陽能逆變器 mppt控制器